253-254章:海量热议! (第2/2页)
“高瓴手机上市7年了,现在家里清一色的都是高瓴的手机,不是他有多好用,而是他和美的良心想不同的是,他是一家站着活着的企业。”
“看到了讲pura这个单词,很纯粹,很漂亮,很有企业愿景!看得我都要哭了。”
“这是高瓴+华国自主供应链和买办+西方供应链之间的科技对抗!高瓴的背后是成百上千的华国自主科技配套企业,致敬高瓴!”
“高瓴真的太牛逼了,抛开产品不说,就说高瓴的战略能力和战略定理,说真的,不是我说,在座的所有华国电子科技企业,都是XX!”
“打不死的小强!高瓴遇到了非常多的波折才发展到现在这一步!这家公司必将伟大,成为一头雄狮!”
“高瓴还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了!国家脊梁!”
“高瓴科技必将雄起!”
“高瓴绝对是一家伟大的公司!”
这款产品的上市,在广告片宛如神曲一般,就像病毒一样在迅速传播,传播速度之快简直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。
并且对于它的核心竞争对手平果公司,拥有碾压一般的优势。
很多用户评价平果iPhone6以及高瓴P1这两款产品时,几乎都是一边倒地支持高瓴P1!
甚至随着高瓴P1的购买人数不断增多,自来水的人数,也是在不断增多。
这款产品到了最后,甚至到了夸张的人传人的程度。
可以这样说,这篇《开战!!!五年了,高瓴P1进场!》具有极强感染力的文章,最起码为高瓴增加10%以上的销售额。
现在已经有了部分平果产品的老顾客,已经弃用了平果,转投向高瓴的阵营。
这种投靠,是非常珍贵的!
毕竟,平果在很多国人心中,就是高大上的代表。
而高瓴的产品,不看配置,很多人的固有印象,就是一个小卡拉米。
照这样发展下去,在未来不长的时间里头,高瓴就可以在华国彻底把平果和三桑击败,从而登上华国手机产品销冠的王位!
这个大几千亿的市场,让一个30岁的年轻人的企业占领高地。
这个一个多少惊悚的消息!
单单这个数字,就已经可以吓坏很多人了。
可没人想到,高怀钧的高瓴车辆,拥有着比电子科技市场,更为庞大的市场空间。
两者加起来,是要远远超过万亿水平的。
也就是说,即使是在现在,高瓴科技依然是处于一个被严重低估的状态之中。
此时三桑的老板李在熙看到了高瓴的这个月的市场表现,也是惊了。
他带起自己的眼镜,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又一遍。
最终是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。
他十分清楚清楚,三桑在海外的市场销量第一,主要是它的中低端手机打下来的,有销量但利润率低。毕竟销量统计只统计手机品牌的总销量,又不会去统计各个级别的手机的单独销量。
而他们最赚钱的E系列手机,现在在北美市场遇到了平果的阻击,在华国甚至还受到了高瓴的强势打压!
如果这样下去,高瓴给平果和三桑的威胁,实在是太大了。
华国这个市场,对于三桑来说,非常地重要。
三桑有个很重要的战略方向,叫做再造一个三桑。
这句话的意思,就是在华国建造一个和总部相差不大的分总部基地。
但是这个核心战略的核心,就是三星手机的输出。
如果三桑被高瓴在华国正面击败。
那还搞个锤子的再造一个三桑!
真是人比人气死人,自己总觉得自己已经相当牛逼了,但没想到,对方一个30岁的年轻人,居然可以在电子科技产品领域以及汽车领域,分别硬抗自己和老郑。
真的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!
要知道,三桑和线代,可都是寒国TO级别的财阀,财富可以与国同休的存在。
在寒国,他们可以说是呼风唤雨,要啥有啥。
但是居然在同一个年轻人,而且还是一个在十年前毫无背景,毫无财富积累的年轻人的手下。
这让人完全就是不可思议!
怪不得,自己的宝贝三公主在他那里,完全是吃了闭门羹。
于是,他向三桑华国区的总裁权桂贤打了一个电话,让他说说对于这款手机的看法。
权桂贤心中难免有些惭愧。
在这场世纪大战之中,高瓴的P1和平果杀得是有来有回,倒是三桑在一旁做起了看客,任谁是总裁,看到这表现,都会看不起他权桂贤的!
那么大好的局势,完全就是浪费了时间。
于是他点了点头,说道,“没错,这款产品,高瓴P1,的确是成为了高瓴在华国的爆款产品。”
“他们一个月能杀到这个级别的数量,完全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。”
“要知道,他们的这款手机产品,可比平果都要高几百块钱。”
“也就是说,他们这款产品,是直接正面碾压了平果。”
说到这里,他的脸上一阵滚烫。
他以前可是和李在熙吹过牛,要在华国市场,直接正面杠赢平果的。
现在被一家华国企业先实现了。
这太打脸了。
不过,李在熙却是不在意他的内心的小九九。
在这位三桑帝国的操盘人心中,战略布局要远远重要于战术布局。
他需要搞清楚,这款产品热销的财富密码,到底是什么。
“你的意思是,这款产品的核心产品力,是他们的快充技术吗?”李在熙站起身来,沉吟片刻之后问道。
“是的,我是这么认为的!”权桂贤直接回答道。
“快充技术。。。”李在熙踱步几下,然后又看到了李尹馨给他做的一些心得体会。
他思考了片刻之后,直接锤了一下桌子,“你在华国在搞什么!连核心竞争对手的核心差异化都没搞清楚!”
“这款产品表面上是因为快充技术获得的强产品力,但实际上最重要的,是他们在软件方面,所形成的强粘性效应啊!”
(本章完)